<
t9b5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重生之吕氏娇娇 > 第45节
    杜影迅速抽出剑尾,回身一招挡住了后面暗杀的黑衣人,他浓眉一紧,一股怒气顿生,使出全身招数,逼得黑衣人节节后退。而其余的黑衣人却一脸雾水的望着打斗的两人,站在前头的那位黑衣人疑惑的问道:“不是说好只是做做戏么?怎得就真的打了起来?我看杀吕姑娘的家伙好似是老六,旁边那人是谁?”

    一旁的黑衣人气恼的说道:“就前几日投奔咱山寨的那人,她武功高强,当时寨主开玩笑说还要娶她做压寨夫人,没想到居然有异心。”

    黑衣首领气得一跺脚,“如今都闹成这样,咱们还有活命么,正好他们都中了毒,将计就计,杀人灭口便赶紧走。”

    于是一伙黑衣人猛的围了上去,杜影一回后就见后面拥上一批人,他朝天怒吼一声,一个旋转,只见剑光闪闪,已分不清是人还是剑,所过之处,哀嚎声一片,没多久围得最紧迫的几人被清理,余下的人被他炽红的双眸吓破了胆,聚拢一起,杜影上前一步他们便退后一步,僵持了一会,杜影更加愤怒了,抵足一点,直接向几人直冲而去,一位黑衣女子迅速飞起,准备逃跑,没想杜影的目标便是她,正在她快要上屋檐之时,半空被杜影的掌风击中,跌落下来,躺在地上动弹不得。

    其余黑衣人还未反应过来,杜影的剑影便一波一波的击来。

    一盏茶的功夫,杜影满身鲜血的站在那,地上只剩下昏迷的刘卓三人,还有一位睁大眼睛惊恐看着他的黑衣女子,此时爬在地上却动弹不得,只能看着杜影一步一步的走近。

    这时吕妍猛然咳嗽一声,嘴中喷出一口鲜血,杜影见状忙走了过去,扶起吕妍,吕妍缓缓睁开眼睛,杜影双眸发红,眼眶忽然湿润,“对不起,都是我太大意,我……”

    吕妍从袖襄里拿出解药,断断续续的说道:“这是解药,你且先救他们,那人——”吕妍指着那位黑衣女子,使劲全力说道:“留下活口,我还有话要问她……”说完便倒了下去,杜影呼唤了两声,见她没有了知觉,他仰天怒吼一声,转头看向那地上的黑衣女子,恨不能一剑杀了她解恨,想起吕妍的吩咐,他没有动。

    鲁萧带着一群兵卫过来的时候,就看到了这幅模样,心中大惊,脸色一白,忙上前扶起刘卓,伸手探了探脉,还好,只是轻伤。然后他抬头看向唯一一个清醒的杜影,脸色一沉,命令道:“把他给绑起来,待梁王醒来再做决议。”

    杜影没有摘下面纱,一双炽红的眸子带着一股戾气,盯着鲁萧,想起吕妍,抱拳轻声说道:“先生,您若真的抓了我,姑娘的计谋便会爆露,依着梁王的性格,此事便不会继续下去,如此梁王府今日所受的种种不就白受了么?先救人要紧,这是姑娘给的解药,在昏厥之前她生怕自己不能再醒来,便给了在下解药,看在姑娘一心为梁王的份上还请先生三思。”

    鲁萧看向昏厥不醒的吕妍,只见她一身鲜血,此时的确不是追究的时候,便沉着脸细声道:“你赶紧走吧。”

    “就劳烦先生了。”杜影话音一落,欺身上前,持剑胁持了鲁萧,鲁萧没想到他会用这一招,他目光一闪,伸手制止正要过来救他的兵卫。

    杜影退到墙角,轻声说了一句:“姑娘说留着那位女子或许有用。”说完松开鲁萧,抵足一飞,没入黑暗之中。

    此时天空狂风而至,雷声滚滚,爆雨像豆子一样哗啦啦的洒了下来。鲁萧敛神,吩咐道:“赶快救人。”

    ……

    吕妍睁开眼睛的时候,一缕阳光正好直射入她的眼幕,她眯了眯眼睛,身子刚动了一下,只觉得左肩上一股透心了的疼痛直窜心底,她倒吸了一口气,就在这时,阳光忽然被人挡住,有人倾身下来,一双宽大厚实的手伏在了她的额头上,接着听到一个低沉而沙哑的声音:“你终于退烧了。”

    吕妍甚至听到那说话声里带着哽咽,显得极是压抑,她眨了眨眼睛,看着眼前一脸胡渣的刘卓,双眸黑沉沉的,很深的眼窝,很是憔悴。

    “异。”

    “我在。”

    “我昏迷了多久?”

    刘卓喉中酸涩,他停了停,说道:“已经五日了,御医说如果今日不能醒来,怕是……”

    她吕妍命大,她真的是命大,重生一次,如今又一次死里逃生,她吕妍受上天恩宠。

    “你好好休息。”刘卓起身,“我要进宫面见父皇。”

    吕妍看着刘卓的身影越走越远,心里忽然觉得很踏实,这一世跟着刘卓,她很踏实。

    妙玉妙真挥退下人,来到吕妍的床沿,激动的说道:“女郎,您醒来真的太好了,奴婢们担心你,想起跟在女郎身边时的这段日子,就恨不能代女郎承受,还好女郎今日醒了,每每奴婢看着殿下没日没夜的守在您的身边时,奴婢就想哭。”

    “这几日整个梁王府上下一片阴云,大家都不敢大声说话,大步走路,生怕殿下承受不住,殃及鱼池。”

    “我命大,受老天爷恩宠。”吕妍扯嘴笑了笑,却被肩臂上的伤口弄得倒吸了口气。

    “女郎您快别说话了,御医说您要静养,不能费神。”

    吕妍嗯了一声,忽然想起了杜影,她也是奇怪,杜影到底找的什么人,当时太急,没有细问。

    “影在哪里?”

    说到杜影,妙玉妙真脸色一变,妙真说道:“他没有护好女郎,自己惭愧跪在了锦瑟宛门外不愿起来,殿下见了,劝了几句,他依旧不听,就这样不吃不喝的跪到现在,已经淹淹一息了,却依旧不让别人碰他。”

    吕妍皱了皱眉头,他还真是固执,吕妍想了想,看向梳装台上的布袋,对妙玉说道:“你把布袋拿来。”

    妙玉拿来布袋,吕妍要她拿出了一个陶瓷瓶,她看了看瓶口的颜色,便吩咐道:“妙玉你把此药拿出去,命令他服下,你说是我说的,这是我对他的恁罚,待他昏厥后便叫人把他抬回屋去。”

    “是。”妙玉拿着药瓶领命去了。

    ☆、赤子之心

    吕妍说的话太多,脸色有些白,有些喘不过气,她停顿了一会,看向妙真说道:“你去帮我把鲁先生唤来。”

    妙真一脸担忧的看着她,摇了摇头,道:“御医说女郎需少见客少说话,看您就刚才这一会,额上就冒出了虚汗。”

    “你听我的,去把鲁先生唤来,我有急事寻他。”

    妙真无奈,只好领命去了。

    鲁萧依旧是一袭青衣,一根竹簪,一身清雅的走了进来。

    吕妍躺在床上,已放下了帷幔,两人隔着帷幔对话,吕妍问道:“先生,您是否该为我解惑了。”

    鲁萧抱拳作辑,回答道:“根据先前的约定,某散布了消息出去,如今京城里大街小巷都知道梁王遇刺,是左羽林将军段临丰勾结江湖人鬼婆所为,又经御医证实梁王中毒乃江湖上流传已久的巫山秘方,而巫山派的掌门人便是江湖上闻风丧胆的鬼婆,皇贵妃娘娘知道此事之后,又旧事重提上次中毒之事,皇上大怒,下了密旨,发出江湖追杀令,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段临丰闻风早已失踪,此二人已不足为惧。”

    “只是那位暗杀姑娘的黑衣女子被某略实小计,在刑部立案时招供出鬼婆,再加上先前梁王殿下从城外抓回来的同伙,全部被关押在天牢,半个月后执刑。”

    “某有一事,一直想不通,姑娘是如何得知段临丰那不为人知的秘闻?某派人传话于他,他便自动消失了,先前某还一直怀疑,由此倒是证实了姑娘的想法。”

    吕妍心中一沉,没有立即接话。

    上一世段临丰跟了刘贤,被刘贤的近臣给查出了他的身世。段临丰原本姓陈,陈家原是江湖中人,段临丰的父母在他年幼之时被江湖人杀害,他为了躲避追凶,投入段家为奴,做了段家大公子的书童,两人年纪相仿,成了最要好的兄弟。

    段家本就是大儒之后,世代书香门第,名声极响,颇受人尊敬。段夫人身子赢弱,一直带着大公子呆在别院养病,一住便是好几年。

    后来不知怎么回事,那段家大少爷在亭中游玩时,被淹死在了荷花池里。段夫人为保住自己的地位,便把段临丰顶了自己孩儿的位置带回了京城,从此段临丰成了段家的嫡长子。

    鲁萧见她一直没有接话,摇了摇头,甩袖离去。

    刘卓的事情终于揭过,他不用再幽禁于府中,与先前一样,入宫上朝不再限制。

    吕妍因为救梁王一命而名声大噪,成了玄阳城里饭后美谈,如此忠烈女子也难怪梁王殿下为之倾倒,世间男子最终寻得不就是这种女子么!在贵女圈中,经南阳公主大肆宣扬,俨然成了娇娇们眼中的榜样,个个露出一脸敬意,若不是梁王殿下是出了名的冰山脸,性子清寡,必有贵女们带上礼物登门造访,如今只得私下里议论一番,不敢造次。

    吕妍在床上又休养了两日,听到妙真从街上学回来的民间美谈,心情好了不少,先前不是有人说她吕妍配不上梁王么,这次受伤起死回生,果真应了那一句,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如今在世人眼中,她吕妍便是那个可以与刘卓齐肩的女子。

    躺着的这两日,倒让吕妍又想到了一事,她吕妍这苦可不能白受,能不能成事暂且不说,倒也不妨试试。于是唤来妙玉妙真,关了寝门,三人在屋中商议。

    吕妍唤妙玉拿出笔墨纸砚,由妙玉执笔,吕妍轻唱:“孟常安,字通达,陇州人。十岁通《老子》、《周易》,十五召补国子生,十七自讲一经,曰诸生,堪师表,二十知玄象,善占候,三十占国运,自毁一目隐陇州,不违天,为国殉。”1

    待妙玉写完,吕妍靠在软枕上,看着两人,慎重交待:“明日,你俩去往城西梅花庄,寻得卫公子,要他筹备一车应时草药以及粮食,拉去城郊庶民、乞丐之地,布粥施药三日,但凡受馈之人,便教他们此歌谣,切记。”

    “是。”妙玉妙真齐应道。

    “殿下,姑娘正在休息……”

    门外响起对话声,屋内三人忙止了声,吕妍使了个眼色,妙玉妙真把门打开,见到刘卓行礼,说道:“姑娘身子不适,不喜见光。”

    刘卓皱了皱眉头,随即进去,想起妙玉的话,又回身关了门。

    屋里只有两人,吕妍看着疲惫的刘卓进来,想起他这些日子衣不解带的陪伴,心中感动,看到他,露出了一个笑容。

    “可好些了?”刘卓坐在离床不远的软榻上。

    “好多了,只要静养些时日,便无大碍。”

    刘卓放下心来,他拿出一张地契交到吕妍的手上,道:“我已派人去接你父母了,再过五六日便可回到玄阳城,知道你为吕家的府第着急,伊府那处原本是好的,但经此一事,我也不希望你留在那儿,这两日我在东巷寻到一处宅子,你若是觉得满意,吕府便搬入这儿。”

    吕妍看着刘卓,他的样子很疲惫,这些天许多事情都集结在了一起,一向不喜朝政的他定是非常难过,没想他还会为吕家的宅子四处奔波,吕妍心中一暖。

    东巷这处宅子,不只占地面积大,而且地势优越,比先前的伊府好太多,这儿住着的都是三品及以上的官员,算是整个京城里最贵气的地方,而且隔着梁王府只有两条街,隔着皇宫也算是最近的。

    “你不喜欢?”刘卓试探的问。

    “喜欢。”吕妍对上刘卓深幽的眸子,“异,谢谢你。”

    刘卓低低的一笑,显得很愉悦,“你喜欢就好!这几日真是苦了你,你替我挡的这一剑,我刘卓今生必铭刻于心,定不负你。”

    吕妍心一沉,在刘卓面前,她如此阴暗的一面怎能与他相对,当初她暗中给刘卓下了药,才会导致刘卓后力不济,否则以刘卓的武功怎会打不过。

    “娇奴。”刘卓的声音很轻,很柔。

    “异,我……我其实没你想像的那么好,我……”吕妍看着刘卓炽热的眼睛,忽然说不出话来,终究是没有勇气说出来。

    “我信你,你什么都不用说,好好休养身体,等你身体好了,我带你去京山上香。”

    京城里忽然流行起一首歌谣,先是城外的庶民、乞丐,后来是玄阳城里的孩子,这歌谣简单,听过的人忍不住揣测那歌谣里的人是谁。

    梁王府书房,刘卓拿起案几上鲁萧呈上的歌谣,细看了一遍,问道:“先生可查出这歌谣里的人是谁?”

    “前朝大儒孟常安,这歌谣上的事迹便是孟先生生平事,只是这位大儒在史记上一笔代过,隐世于陇州后更是无人知晓其原因。”

    “看这孟先生似是一位懂占卜之术的能人,而且歌谣后半部,也说出其隐入陇州的前因后果,若真是如此,此人也是一位值得景仰的圣人。”

    “世人对孟先生生平事毁誉参半,不过孟家家规中有一条却很突兀,‘可行伍、行商,不走文人之道’。自此孟家败落,孟家子嗣多走行商之道,只不过孟家血脉于此,还是有大部分人善文墨,在陇州当地是出了名的书香门第。”

    刘卓听后沉默。

    鲁萧不动声色的端详了刘卓一眼,说道:“孟家有一女,承了其先祖的才能,其才貌当年闹得整个陇州沸沸扬扬,只因为家族祖训,被迫匆匆下嫁为他人妾室。”

    “嫁给了谁?”刘卓挑眉。

    “吕煦。”

    鲁萧话音一落,刘卓脸色一变。书房里非常安静,安静的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声。

    刘卓拿着宣纸的手忽然握紧,“先生对此事有何看法?”

    “在这个时候出现这首歌谣,显然有人要借此歌谣有所图谋,依某看来,殿下可不必理会。”

    刘卓沉默了一会,语气坚定的说道:“若能借此机会能为吕家造势,我必会出手,先生可有妙计?”

    鲁萧心中一沉,前一段时间为了吕姑娘闹腾了整个京城,险之又险的避了过去,如今明明知道是吕姑娘所为,还要出手帮助于她,果然是痴人一个,待将来吕姑娘入了府,这梁王府怕是改姓吕了。

    鲁萧没有出声。

    刘卓看向鲁萧,“先生可有顾虑?”

    “若殿下一心想扶起吕家,某倒有一计,吕煦如今已是尚书之职,前途无量。若要让吕家能迅速在玄阳城站稳脚根,就只能从孟氏着手,孟家乃是行商之族,孟氏原本是妾室,提为正妻便有些勉强,来了京城,难免遭人笑话,若孟氏能得到皇上的浩命,吕家不但能迅速在京城占有一席之地,同时吕姑娘也贵不可言了。”

    她不是心心念着能与他齐肩么,表面上她总是那么的沉稳、淡然,其实她内心还是很在乎的吧,她与他之间的地位和身份,始终在她心中膈应,若是如此这些给她又如何,只要她开心。

    “多谢先生指点,今日便传话与几位大臣,递上折子,明日早朝时众臣几番言辞,依着父皇的脾性,应能成事。”

    鲁萧在心头叹气,说起来梁王若想做的事,必能成事,性子虽刚烈了点,却也不是一个不懂圆滑之人,只是这心思却用错了地方,若能为梁王府筹谋一番,梁王府哪是这番光景。

    今日是吕府入京的好日子,先前刘卓派了家将护卫去接,入京的排场应该不小,吕妍躺在床上想着,可惜这么好的日子里她吕妍却只能躺在床上,哪儿也不能去。真想去看看,大半年光景没见到双亲,也不知他们可好?特别是母亲,解了毒定是伤了身子,也不知吃了千年人参后可有调养好?

    就在吕妍心情郁郁之时,妙真从外匆匆进来,脚步轻快,进来时,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看到吕妍像箭一般的奔了过去,然后把妙玉给挤开,接着跪坐在吕妍床边,圆溜溜的眼睛看着吕妍,欢快道:“女郎,你猜我今日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吕妍顺着她的话,妙真活泼,妙玉手巧,她都喜欢,只是今日不能亲自去迎接双亲,实在是提不起精神。

    妙玉猜测道:“可是梁王府的兵卫威武了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