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9b5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笼雀(双重生) > 第286节
    “现在是什么时候,没仔细验过的东西,你也敢送给皇上用?”韩忠冷笑道,“出了岔子,你背还是我背?”

    “小人糊涂。”那内侍满头冷汗地去将东西倒了。

    韩忠拿着收起的油纸伞往长乐宫里走,自从十五那夜出事之后,皇上就未再召见过萧贵妃,也未往临华宫去,唯一传过两次话,便是老宁国公夫人的事。韩忠知道,这并非皇上当真厌恶了萧贵妃,不过一来是对苏皇后的愧疚在作祟,二来是皇上让萧贵妃做的事情对她来说未免过于残忍,于是难免心中复杂。

    自萧贵妃在后宫专宠时起,韩忠就不喜欢她,一则是因为宁国公的手伸得太长,二则比他在皇上面前得脸的人,他都难免要忌惮,比如徐太傅,比如姬渊。况且他和楚玄这一番若成功折腾掉了宁国公府,将来萧贵妃在后宫里势单力孤,万一后悔又怨恨上他们可怎么好。还是趁现在让皇上断了想念才是。

    皇上每日被困在长乐宫里,畏惧瘟疫哪都不敢去,便也只能日日在书房中习字。韩忠方进书房,就见正拿一支紫毫寸楷练字的皇上头也不抬地问道,“那些庶民还在那里?”

    “是。”韩忠连忙赔笑着回答。

    “金陵城还没有消息?”皇上停下手中的笔,抬头又问。

    “这——”韩忠只好回答,“还没。”

    “一群废物!”皇上将手中寸楷往地上一摔,咬牙切齿地骂道,“朕被一群庶民堵在这里,他们居然到现在还不知道!”

    韩忠低下头不敢说话,金陵城的六部五寺的官员若无急务,各个衙门又运转如常自是不会打扰皇上,更何况留在金陵城中的大都是一些五六品的小官,有事也是先写了条陈给顶头上司,哪敢随便越权直达天听。而他们的顶头上司,也基本上被困在这玉山别宫里。

    “成王如何了?”皇上终是平了平气,问道。

    “御医说只是受了寒,并非染了疫气。”韩忠抬头回答,“皇上可以安心了。”

    皇上并未接话,却是在龙案后的椅子坐下有些出神,他到底是安心还是不安心,其实他自己也不明白。十五那夜给楚玄赐酒时,他的确曾起过杀心,那时他想倘若楚玄不在,这世上还有几人会追着他重审苏家旧案?倘若楚玄不在,重审苏家旧案不过就只是他清楚掉某些政治隐患的一个手段,而不会成为他立太子的政治需求。

    作者有话要说:  本来想写到给楚烈发福利,但是姨妈来了,肚子太痛,断断续续地写就是写不肥。。。连捉虫都没力气。。。先短小吧。。。。。。

    第191章

    “皇上在想什么?”韩忠看着出神的皇上问。

    “朕在想——”皇上笑了笑,“倘若朕再年轻十岁, 也许就不会妥协。”

    然而他并不年轻了, 先前那一场冗冗长长的一场久病消磨了他的锐气, 让他清楚的意识到他老了。他也无秦皇汉武追求白云乡之心, 迟早是要立太子的。只是他每每想到有那么一个人继承了自己的血肉, 继承了自己的权位, 终有一日将完全替代自己独登九宵,接受天下来朝,万人膜拜, 而他却将化作齑粉尘埃,消弥于世。简直就像是这个人窃取了他的青春,榨干了他的年华,夺走了他的一切,以他的腐朽换得他的风华正茂一般,这种感觉让他极不舒服。

    曾经楚玄还是那个众望所归的太子时,他就深刻的感受到这一点,所以那时他那般忌惮过他。所以后来他一直让储位空悬, 捧着楚宣,宠着楚玉,无视着楚烈的野心,大胆重用楚玄,由着他们明争暗斗,冷眼看着他们互相撕咬着手足血肉,兄弟相残。可如今蓦然回首, 才惊觉他留在身边的几个儿子,或流徙或圈禁或下狱待定罪,竟只剩楚玄一人。这个自己曾经深深忌惮过的儿子。

    原来他绕了一大圈,最终却回到了原点。

    他年少意气风发之时曾以为天下间无人君不可主导之事,如今才知天地间果然是有命中注定,而有些事他终究只能顺势而为。

    “皇上不想妥协,那就不要妥协。”韩忠自然知道皇上说的是什么,他敛起眸光笑道,“这大魏谁能逼迫得了皇上。”

    “你呀,你呀!没骨头的东西。”皇上指着韩忠笑骂道,“上回你可还说苏阁老死的太冤了。”

    韩忠讪笑不语,皇上却又叹息,“可惜朕不能啊,不能。”

    他这一生都不肯妥协,不肯妥协于受庸碌无能的兄长驱使,不肯妥协于放弃自己深深恋慕的女子,不肯妥协于因临幸了萧书玉而向苏皇后、苏阁老和楚玄低头,不肯妥协于自己的君权受制于相权——

    然而他终究还是要妥协这么一次,终究还是要接受自己总有一天会被替代的事实。因为他并非全然昏庸无道之君,他只是一直放不下自己的自负与欲望。

    “你替朕研墨吧。”皇上对韩忠道,“朕要拟旨。”

    “皇上要下旨给哪一位官员?”韩忠问。

    “你取七色的来便是。”皇上却是道。

    “是。”韩忠略楞了一楞,立刻取了一卷空白圣旨将之铺展在龙案上,七色绫锦,白玉卷轴,上有仙鹤祥云,两端两条银龙腾飞。一品玉,二品犀,三品贴金,四品五品黑牛角,只有最高品秩才有资格接这玉轴七彩圣旨。

    墨是上好的松烟墨,皇上手持一支紫毫小楷醮饱了雕着刻岁寒三友的石砚中韩忠新砚好的浓墨,淡淡的墨香凝于笔端,他凝视那笔尖浓墨片刻,提笔在圣旨上书:“自古帝王继天立极、抚御寰宇,必建立元储、懋隆国本,以绵宗社无疆之休。朕缵膺鸿绪、夙夜兢兢。仰惟祖宗谟烈昭垂。付托至重。承祧衍庆、端在元良。皇四子楚玄,日表英奇,天资粹美。兹遵天命,载稽典礼,俯顺舆情。谨告天地、宗庙、社稷。于开平二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授楚玄以册宝。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系四海之心。”

    韩忠怔怔看着那道册立楚玄为太子的七色圣旨,拼命抑制住自己心头的狂喜不形于色,想不到他们筹谋如此之久的储位竟是突然这般轻易的如愿了。他原还以为,纵然苏家旧案重审,皇上也会再拖上一段时间才立储。

    “朕这些年来懒怠,倒有许多年未亲自写过圣旨了。”皇上看着圣旨上的字迹有几分感慨的笑了笑,苏家一案若是重审,他自然是要追封苏皇后,明确楚玄中宫嫡子的身份。楚玄早年本就极负美名,代他监国那半年里屡有作为,声望日盛,再到北疆大胜,功勋卓著,载誉如此,还有谁能阻止楚玄重归储位?非有非常手段,怕是他也不能,然而他不忍如此,也不能如此。

    既是迟早的事,他还不如现在就干脆一点。其实这道旨意在他心中本就酝酿已久,字字句句成竹于胸,否则又怎能一气呵成,一书而就。

    “盖印吧。”皇上扔下笔绕出书案欲出书房,口里淡淡道,“等回金陵城后交给礼部去办。”

    “是。”韩忠立刻小心拿出代皇上保管的二十四宝中用于册封的皇帝行宝一脸郑重地在“开平二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一行字上盖上鲜红的大印。又小心地立于一旁,等着圣旨干透了才好收起。

    皇上已打开了书房的门正要出去,却有一名内侍一脸喜色地前来禀报道,“皇上大喜,金陵城中军鹰扬卫高指挥使带了人前来,正别宫西门外等着恭迎圣驾回金陵城了。”

    “这些废物总算是机灵了点。”皇上大喜,立刻对韩忠道,“韩忠,你快去看看,把人领过来见朕。”

    “是。”韩忠急急忙忙将那道圣旨挪至一边等待晾干,然后就拿起了那把油纸伞跟着那名内侍在落雪中向着别宫的西门方向走去。

    皇上有几分焦燥不安地站在书房门口等了两刻钟之久,才见韩忠带了一名身穿甲胄的将军匆匆赶到书房门前。那将军立刻向着皇上下拜道,“臣鹰扬卫指挥使高应恭请圣安。”

    “朕躬安。”皇上负手立于门内,看着高指挥使,沉声道,“只是朕堂堂天子,却被庶民疫病困于这玉山别宫,尔等却姗姗来迟,实在该死!”

    “臣知罪,”高指挥使伏地道,“只是眼下情势非常,臣请皇上先随臣回金陵城后,再定臣罪状。”

    “罢了。”皇上冷冷看高指挥使一眼,转头对韩忠吩咐道,“你去通知后宫诸人与别宫里未染病的官员家眷,今日便立刻随朕返回金陵城。至于那些得了病的,就先暂留在别宫治疗吧,这会儿一起回去若将疫病传开也是不好。”

    韩忠却是和高指挥使互看一眼,都露出一脸为难之色。皇上剑眉一横,冷声道,“还楞着做什么!”

    “这——”还是韩忠先开口,“皇上,围在别宫外的百姓敬天子尊贵,知皇上有天威龙气护体,疫毒必不能犯,自是不敢行困龙之举,故而已与高指挥使商定让皇上离开玉山别宫。但他们怕其他人将疫气带出别宫,只许皇上带一未染病之人随驾服侍。”

    “哈!”皇上失声冷笑,“朕是大魏天子,返回自己的国都还需要与那等庶民讨价还价?”他瞪着高指挥使道,“你既是带了鹰扬卫的人来,为何不直接驱散那些百姓!如有不从,便杀一儆百,朕就不信他们当真敢反!”

    “百姓数量太多,不止山上万众,山下还聚集了不少,臣所带人手不足。”高指挥使低着头道。

    “他们这是冬日不事农务闲极无聊,又嫌朕定下的徭役太轻是不是么!”皇上冷笑着皱眉问,“你带了多少人?”

    “两千。”高指挥使回答。

    “两千!”皇上顿时怒道,“你们是不明白这里围了多少百姓?中军是没人了?!”